怀孕二十二周,你将经历什么

怀孕二十二周的时候,胎儿的身高差不多已经到了19厘米,体重大概有350克,从这个礼拜开始,体重增加的幅度会比较大。

小家伙的皮肤是红红的,而且皮肤看起来很皱。胎儿会开始有很多的小动作,不是抓抓小鼻子、就是踢踢自己的小腿。

这期间,准妈妈的体重会快速增长,差不多一个礼拜能长一斤。因为子宫日益增高压迫肺,所以有时你会感觉呼吸有些困难——因此准妈妈一定要穿的舒适,这样才能减少不适感。

如果你走路的速度快一点,腹部很容易感觉到剧痛,这是子宫肌肉伸缩引起的,是正常现象,以后慢慢就会有所好转,建议准妈妈暂时把行动节拍稍稍放慢。

为了防止会出现腰、腿部神经痛或膀胱刺激症,在温度下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贴身内裤最好是购买保暖效果好的履盖式内裤(裤腰能履盖肚脐及以下部分)。

准妈妈也可以去购买一条腹带,这样一来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二来还能够从下腹轻轻托起增大的腹部,让身体更加平稳,防止子宫脱垂、保护胎位。在购买的时候,最好购买那种可随腹部增大进行围度调节的腹带,同时佩戴的时候不能够过紧。

怀孕二十二周的时候,胎儿的胎动会更加频繁,似乎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胎儿都会积极地做出回应。因此,二十二周的时候是非常适合进行胎教的。

你可以每天听一段抒情幽雅的古典音乐;也可以给胎儿读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也可以买一盘幼儿故事磁带,每天听一段。

平时最好是能够反复播放音乐或是故事,这样宝宝会记得更加牢,在出生以后,那段声音会让宝宝吃奶时胃口大开,同时还能起到安抚宝宝的作用。

妊娠晚期如何补充铁元素

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酶类以及多种氧化酶的组成成分,跟人体的循环息息相关,同时铁还是造血原料之一。

准妈妈每天的需铁量为15毫克,除了要满足自身的需要以外,还要提供给胎儿。铁是供给胎儿血液和组织细胞的重要元素。胎儿除了摄取所需要的铁质之外,还需要在肝脏中贮存一部分铁质。同时,母体也要为分娩失血及哺乳准备铁质。

轻度缺铁性贫血是怀孕期间很容易出现的一种病症。轻度贫血对生产的影响不大,但重度贫血会造成早产、低体重儿或者死产。

怀孕的整个阶段,胎儿及母体红细胞生成需要800毫克的铁,特别是在怀孕后期,胎儿除了造血之外,还要储存铁。为了预防妊娠贫血,准妈妈必须吃足量的含铁食品。

富含铁的食物有:动物的肝、心、肾、蛋黄、瘦肉、黑鲤鱼、虾、海带、紫菜、黑木耳、南瓜子、芝麻、黄豆、绿叶蔬菜等。

如果准妈妈只食用植物性食品,植酸有碍铁的吸收,单吃动物性食品吸收铁较多一些。如果将动、植物食品混合吃,铁的吸收率可以增加一倍。因为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能促进铁的吸收。

但是,铁元素也不是越多越好。人体小肠粘膜细胞中,有与铁结合的特异蛋白质。当食物中的铁被小肠上段吸收后,会让铁进入血液,转化成运铁蛋白运转到全身,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进行储藏。

一般情况下,人每天的粪、尿、汗液排泄的铁要与吸收的铁保持平衡。

如果准妈妈一直吃富含铁的食物、药物或者酒类,会造成身体中的铁含量越来越多。通过研究发现,高铁比高胆固醇更危险,会导致妊娠合并心脏病或者乙型肝炎等疾患。

如果身体中铁含量太高的话,还会造成稀有的遗传病——青铜色糖尿病或地中海贫血,随意使用补铁的药剂会加剧类风湿性关节炎。

准爸妈什么工作不能做

宝宝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女性在怀孕以后还要继续工作,但从事以下工作的准爸妈还是得好好考虑下,看看是否能暂时调换一下工作或短暂请假。

1、经常接触镉、铅、汞等金属的工种

从事这个行业的准妈妈流产和死胎的概率会大一些,铅会造成宝宝智力低下;甲基汞会导致胎儿出现畸形;二硫化碳、二甲苯、苯、汽油等有机物会增加准妈妈流产的可能;氯乙烯可使宝宝先天痴呆率增高。 

2、高温、振动作业和噪音过大的工种

在研究后发现,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或振动剧烈的话会给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好的影响。

3、医务工作者,特别是一些科室的临床医生、护士

这类人员常接触患各种病毒感染的患者,而这些病毒(主要是风疹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又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计划受孕或早孕阶段若正值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期间,最好加强自我保健,严防病毒危害。

4、与化学农药密切接触的工种

农业和农药息息相关,农药会伤害准妈妈及胎儿的健康,造成流产、早产、胎儿畸形等。所以,从事农业工作的女性朋友,在备孕的时候要远离农药。

5、经常接触电离辐射的工种

通过研究发现,电离辐射对胎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严重的还会造成畸胎(如21三体儿)和死胎。因此,接触工业生产放射性物质,从事电离辐射研究、电视机生产以及医疗部门的放射线工作的准妈妈最好是停止工作。

上述谈到的工种对准爸爸和孕妈妈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对准爸爸的影响大都在孕前3个月,对孕妈妈和胎儿的影响则在孕前、孕中甚至新生儿期都有。所以,当准爸爸或孕妈妈从事上述工作时,要在孕前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做好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