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要做一些什么项目的检查

妊娠期常规检查项目主要为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型、肝功能及尿常规。

如果有贫血的情况,那还要另外检查:网织红细胞、血球压积、血清铁、血沉,情况复杂的还要做骨髓涂片以鉴别贫血原因。

如果患有重度妊娠中毒症,除了上述的项目以外,还要检查尿素氮、肌酐、尿酸、血浆蛋白、胆固醇、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球压积及雌三醇等。

如果患有妊娠合并肾炎,除上述的项目外,最好再检查一下尿素氮、肌酐、尿酸、尿比重、尿蛋白定量、二氧化碳结合力、酚红排除试验等。

如患有妊娠合并肝炎时,除上述的项目外,最好是再检查一下黄胆指数、尿三胆及血氨测定。

如怀疑患糖尿病,最好再检查一下尿糖、空腹血糖或作糖耐量试验。

想要预测胎儿的质量,可以在怀孕15-20周时查血清甲种胎儿蛋白,必要时查羊水甲种胎儿蛋白、超声波检查,这样子可以检查出来胎儿是否有畸形,情况复杂的话还要进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测定血清甲种胎儿蛋白,对诊断胎儿开放性神经管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孕期B超单怎么看

怀孕的时候,准妈妈一般会做2-3次的超声波检查,那么B超单子上面的这些数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医院超声检查报告单通常包括下列的一些内容:胎囊、胎头、胎心、胎动、胎盘、股骨、羊水和脊柱。那么在什么范围内的数据是正常的呢?下面跟大家说一些参考指标:

1、胎囊:胎囊一般只出现在怀孕早期。它的大小,在孕1.5个月时直径约2厘米,2.5个月时约5厘米为正常。胎囊在子宫的宫底、前壁、后壁、上部、中部的胎囊都是正常的;形态圆形、椭圆形、清晰为正常;如果形状不规则,同时看起来非常模糊,又处于下部,准妈妈同时有腹痛或阴道流血时,可能要流产。

2、胎头:轮廓完整为正常。不完整就是不正常,脑中线无移位和无脑积水为正常。BPD代表胎头双顶径,怀孕到足月时差不多要到9.3厘米或以上。通常情况下,在怀孕5个月以后,会和怀孕月份相符,换句话就是说,妊娠28周(7个月)时BPD约为7.0厘米,孕32周(8个月)时约为8.0厘米,在怀孕八个月以后,每一个礼拜差不多会增长0.2厘米。

3、胎心:有、强为正常,无、弱为异常。胎心频率正常为每分钟120-160次之间。

4、胎动:有、强为正常,无、弱的话,一来有可能胎儿在休息,二来有可能是出现了异常情况,要结合其他项目综合分析。

5、胎盘:这个数据会说明胎盘在子宫壁的位置;胎盘的正常厚度应在2.5-5厘米之间;报告上会分为Ⅲ级,Ⅰ级为胎盘成熟的早期阶段,回声均匀,在怀孕30-32周会有这种现象;Ⅱ级表示胎盘接近成熟;Ⅲ级提示胎盘已经成熟。怀孕的时间越长,胎盘越成熟,回声越不均匀。

6、股骨长度:是胎儿大腿骨的长度,它的正常值与相应的怀孕月份的BPD值差2-3厘米左右,就好比说,BPD为9.3厘米,股骨长度应为7.3厘米;BPD为8.9厘米,股骨长度应为6.9厘米等。

妊娠晚期的产检内容

孕28~36周期间,最好是每半个月就进行一次产检,监测准妈妈和胎儿的健康状况。产检内容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是增加了胎位检查、骨盆测量和胎心监护的项目。

胎位检查

正常的胎位是胎头俯曲,也就是头位,分娩时头部最先伸入骨盆,这样分娩过程最顺利。

但是胎儿不都是这么听话的,有的头部仰伸,有的是臀部在下,有的甚至是横位或者斜位,分娩时这种体位的胎儿很难顺利通过产道,因而容易发生难产。这种情况下,应当遵询医生建议,在必要的时候选择剖腹产。 

骨盆监测

骨盆测量结果是确定准妈妈能否自然分娩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骨盆测量主要测量骨盆内径和骨盆出口。如果出口过小,胎头无法顺利娩出,容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严重时危害母婴安全。

这时应听从医生建议,在37周时估计宝宝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剖腹产。

胎心监护

怀孕36周后,医生还会对胎儿进行胎心监护。如果胎儿出现异常,胎心监护很容易发现,胎心监护能够判断胎儿是否出现了缺氧的情况。胎心监护通常每次做20分钟。

要是20分钟内胎动次数超过3次,每次胎动时胎心每分钟加速超过15次,那么就说明胎儿是正常的,监护报告就会显示NST(+)。要是报告显示NST(-),医生会继续下一步的测量,可能还要继续监测40分钟或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