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人容易缺钙,那么该如何补钙呢?此时会有很多人异口同声的说“当然是喝骨头汤啊!”大家都认为喝骨头汤不仅营养安全,还能补钙,可谓是补钙的必上上之选。然而,孕期补钙就喝骨头汤,真的靠谱吗?真的有效果吗?其实答案是:NO!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原因有三:
第一、钙属于一种不溶于水的矿物质,即便在烹饪过程中加入大量的醋,实现了让钙质溶出的目的,但是骨头汤中的钙含量也几乎是微乎其微,并且骨头汤也会酸得难以下咽。总体来说,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烹饪骨头汤,其中的钙含量也都远远不能达到补钙的目的。
第二、其实,骨头汤中的钙含量非常少,由10千克排骨熬成得猪骨汤中的钙量连150毫克都不到。曾经有人做过检测:一碗骨头汤含钙量大约是2~3毫克。那么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的钙来计算,大概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能够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第三、很多广告说“雪白的浓汤底营养丰富”,这大多是商家的宣传手段,骨头汤除了实际含钙量不多外,经过长时间炖煮,骨头中的脂肪却被完全炖煮出来溶入了汤中,使得汤中的脂肪含量直线上升,如此一来,大量饮用骨头汤,不仅达不到补钙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导致摄入的能量过多,从而不利身体健康。
提起孕期补钙,大家千万不要匆忙行动,补钙不是件小事,我们需要先搞清楚关于补钙的两个概念:
1、补钙没效果,可能是缺乏维生素D
人体缺钙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钙的摄入量不足,另一个是钙的吸收率不好。
通常人们通过食补的方式补钙,然而,实际上食物中的钙满足不了人体的日常需要。倘若在食用含钙食物的同时,一并食用了菠菜、竹笋等含草酸的食物,那就会形成草酸钙,人体吸收起来会更困难。
此外,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跟维生素D有密切的关系,倘若人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即使补充再多的钙也毫无作用。
2、腿抽筋不一定是缺钙
很多准妈妈认为腿抽筋缺钙的表现,因此一旦出现腿抽筋的现象就开始大量补钙,但却发现无济于事。
大家要知道,抽筋并非全因缺钙,可以造成孕期腿抽筋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食肉过量:肉类中蛋白质丰富,摄入过量就会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使得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从而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抽筋。再比如,过度疲劳以及寒冷刺激等原因,也会可能导致腿部肌肉发生痉挛抽筋。
孕妈们,先弄清楚自己的具体情况,再考虑是否应补钙吧!
很多专家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准妈妈对叶酸摄入量不足,再加上大家都以为高热量的食物能补充很多的能量,所以就一直吃高热量的食物。长期下去,其实营养是很不均匀的,妈妈们补充的能量都变成了脂肪,宝宝其实获得的营养是很少的。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给准妈妈补充营养呢。其实大部分的孕妇都缺少三种营养素,到底是哪三种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一、怀孕的时候营养一定要补充充足,天然食物适合你
专业人员建议说,孕妇在怀孕的时候热量食物应该少吃一点,除此之外,每天最好能够食用深绿色蔬菜、新鲜的鱼类、以及一些鲜牛奶,他们可以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以及孕妇所需的钙含量,对肚子里面胎儿的生长发育也是十分的的有益处,能使日后的宝宝生出来更加的聪明。
有些孕妇怕自己体内的营养物质不够全面,会导致宝宝发育不良,所以会买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来食用,其实最好的还是进行食补,保健品最好少吃。就算一定要吃保健品也要在医生的嘱咐下食用。
二、大部分孕妇都缺少3大关键营养素
在很多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准妈妈的DHA、钙和叶酸这三种营养素在体内的含量十分不足,几乎九成以上的孕妇都是这个状况,专业人士提供的最好的菜单就是一少三多:少热量、多三种营养素。
三、预约宝宝的健康!补充叶酸、钙、DHA
在刚刚怀孕的时候,如果缺乏叶酸,子宫内宝宝叶酸摄取不足会导致神经管缺陷、身体会又明显的畸形和以及神经系统方面也会有些不足;如果在怀宝宝的时候孕妇体内缺乏钙这种元素,那么显而易见的是在宝宝生产以后,随着身体的发育,骨骼发育会不健全。
再或者说,妈妈在快要生产以前,体内三种营养素不全面的话,对腹中宝宝的脑部发育有很关键的影响。如果缺少了DHA,那么作为视神经发育地重要组成部分,宝宝的脑细胞和视网膜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
大家不要误认为甜的东西就是就是高营养的东西,它只是高热量而已,孕妇多吃高热量的食物会导致体重大大增加,如果糖类摄取过多,还会导致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对宝宝也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孕妇在孕期不一定要进行大补,而是要对症下药,自己缺少什么就补什么,不要跟风盲目地补,有些物质多补充在体内淤积反而是有害无利的。同时在补的时候还要注意孕妇体内一般都会缺少的三种营养素,要适时补充。
鸡蛋因其营养美味经常作为女性怀孕后的常吃食物之一。鸡蛋作为家常菜的“主角”,其烹饪技巧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下面小编就总结一些烹调鸡蛋的常见错误,准妈妈们要加以注意。
1、用碗或灶台边缘敲鸡蛋壳
平时做饭时,大家总是习惯性用碗或灶台边缘敲鸡蛋壳,经常会出现鸡蛋碎壳落入碗中或锅中的现象,容易造成污染。最好选用干净的平面敲破鸡蛋,这样不但可以防止碎蛋壳落入碗中,也可以避免捞碎蛋壳带出蛋液造成浪费。
2、沸水煮鸡蛋
煮鸡蛋时最好不要将鸡蛋放入沸水中煮,这样不但容易造成蛋壳破裂,蛋液流出,而且容易烫伤手指。煮鸡蛋时,应该在冷水中放入鸡蛋,慢火升温,煮沸后小火再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不但蛋清嫩,而且蛋黄凝固又不老。
3、等熟鸡蛋自然冷却后剥壳
在熟鸡蛋冷却后拨壳很容易使蛋白留在蛋壳上,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造成鸡蛋浪费。正确的做法是将煮好的鸡蛋捞出来后马上放入冷水,在感觉不烫手时,尽快剥壳。
4、大火炒鸡蛋
鸡蛋最好用中火轻轻的翻炒,这样不但炒出的鸡蛋更嫩,而且口感更柔滑。如果用大火炒鸡蛋,很容易将鸡蛋炒糊,影响口感。
5、煎蛋饼前使劲搅蛋液
平时大家煎蛋前总喜欢使劲搅蛋液,尽量把蛋液搅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搅蛋液时不需要用太大力气,搅拌时可以加点水或奶油,这样检出的鸡蛋不但松软而且不容易糊锅。
6、煮荷包蛋加盐
煮荷包蛋比较费时,火候不易把握。可以在煮荷包蛋时,在热水没烧开前在水中加少许醋,再煮上3至4分钟后将鸡蛋捞出,煮出的荷包蛋口感会更加鲜嫩。
7、铁锅不宜烹饪鸡蛋
鸡蛋粘锅很容易变糊,为了不影响鸡蛋的口感,最好选择用不粘锅做鸡蛋菜肴。
8、最后放调料
大家在炒菜时总习惯出锅前最后放调料,但是对炒鸡蛋和煎蛋饼来说,最好在搅蛋液或快入锅前,就把应该加入的调料放好并搅拌均匀,这样能够确保炒出的菜肴调味均匀。
鸡蛋虽然是准妈妈们平时最常吃的菜肴,但是如何确保吃得健康,吃的营养,却需要准妈妈们多加注意。准妈妈们平时生活中要警惕以上鸡蛋烹饪误区,确保营养的健康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