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镜检查法是怎么样的

在怀孕期间对胎儿健康进行检查,称为产前诊断,它是近代医学遗传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预防性优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胎儿镜(又称羊膜腔镜)检查,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方式。

通过胎儿镜检查能够检查出胎儿是否患有先天畸形,然后可以考虑是尽早治疗还是终止妊娠。现在一般使用的是直视针镜,长15-20厘米,直径1.7毫米,套管直径2.2毫米,可视角度为70度,每视野2-4平方厘米,带有细的导管用以抽取胎儿的血样。有的地方也使用活检钳,可夹取胎儿的皮肤或者胎膜检查。

在怀孕后的15-20周就可以进行胎儿镜检查了,不过最好还是在怀孕后的18-20周间进行,因为怀孕15周时胎儿小,体重仅65克,失血1毫升就约等于全身血容量的15%,胎儿失血过多会觉得非常难受。

怀孕18周时,胎儿已较大,胎盘子体面的血管较粗,采血比较方便,同时胎儿的血容量也比较多,失血l毫升的话不到全身血容量的5%,影响会比较小。另外,这个时候羊水量相对较多,穿刺时不易损伤胎儿。

羊水澄清,看起来很清楚,观察胎儿也比较容易,因此能够诊断胎儿是否有体表畸形。在这里要说的是:胎儿镜检查法不可能检查出全部的疾病,必须由技术高度熟练的医务人员视实际情况选用。

医生将胎儿镜伸入子宫腔内可以全面观察胎儿的情况。这样就可以非常直观地对胎儿作出畸形与否的诊断。通过取胎儿的皮肤,能够判断是否患有白化病。取胎儿的肌肉,诊断假性肥大肌营养不良或者进行性肌萎缩症。

取胎儿的血液检测,能够判断是否患有血红蛋白病。用微量方法进行病理、生化、DNA(脱氧核糖核酸)分析,可以诊断染色体病等50多种遗传性疾病。

日本、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妇产科医生,现在已经普遍使用这种方法了。

胎儿镜检查的流产率达6%,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可能会造成羊水感染、脐带创伤、胎盘早剥、母子间血液渗漏等并发症。所以,一定要由熟练的医生来操作。一般情况下,如果准妈妈没有异常情况,则不必做这种检查。

产前诊断要做些什么

产前诊断指的是先天性疾病或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期的诊断。它跟其它的产前检查不一样,主要是对胎儿进行的特异性检查,以便在孕期对异常儿做出诊断,第一时间进行治疗。

常用的产前诊断方法有下面的几种:

早孕期:

1、绒毛细胞检查胎儿有无染色体病。

2、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及风疹单纯疤疹病毒感染的检测,看看是不是有感染,如果怀孕早期就受到感染的话,容易出现86种疾病。

中孕期以后:

1、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检查染色体。

2、B型超声波来检测孩子发育的大小,同时还要看看是不是有体表及内脏畸形。

3、孕母血清甲种胎儿球蛋白含量的测定,这种含量的高低和胎儿是否会畸形有关。

4、胎儿镜能够直接观察胎儿是不是出现了异常,还可取活检及胎儿脐血检查等。

5、X光拍片造影等。主要是观察胎儿的骨骼情况。

准妈妈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产前诊断的方法。如果怀疑胎儿骨骼有问题的话,可以进行X光拍片造影等;怀疑有染色体异常时,可以使用羊膜穿刺术。

脐带对胎儿的生命至关重要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联系的纽带,它一端与胎儿腹壁的脐轮相连,另一端附于胎盘的近中心处。在妊娠后期脐带长50厘米,直径约2厘米左右。

脐带中有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动脉中流着胎儿的静脉血,将胎儿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送往胎盘,脐静脉中流着胎儿的动脉血,从母体受取营养和氧气,送往胎儿。

如果脐带受阻,胎儿将立刻面临死亡的威胁,所以脐带可以称的上是胎儿生死攸关的“生命线”。

脐带血管周围衬垫着半透明的胶质,可以保护胎儿。血管的长度比脐带本身的长度要长,在脐带中呈弯曲迂回状。所以,当脐带被拉直、伸长、绷紧时,血管就不至于萎瘪,从而在有限的程度内保证了血液畅通。

脐带和胎儿都在密闭的羊膜囊内,漂浮在羊水中。在做B超的时候医生会注意到,胎儿总是会抚摩、撩拨脐带,那是胎儿把脐带当成了自己的玩具。脐带缠绕、打结、受压都会造成脐带血流受阻,造成胎儿缺氧。

长长的脐带能够缠颈、绕身、绕手足,特别是会缠颈,差不多有1/5-1/4的胎儿有脐带绕颈现象,少则1圈,多则3圈。

造成脐带绕颈的原因有很多,通常会认为是和胎动过频或脐带过长有关。脐带绕颈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危险,只有少数准妈妈在分娩时因胎儿逐渐下降,使脐带相对变短且绷得过紧,影响血液运动,造成胎儿窘迫。

有时候脐带也会打结,这是由于胎体被脐带缠绕后又穿越绕身的脐带圈而形成。出现脐带打结时,要是脐带长度足够,不是很紧的话,就没有关系,不然可能会造成胎儿宫内死亡。

要是脐带伸长到胎儿的最低部位,那就被叫做脐带先露,破膜时脐带随着羊水脱出子宫或阴道口,则为脐带脱垂。脐带先露在破膜时极易造成脐带脱垂,对胎儿来说有着生命危险。

医生在B超的指引下,穿刺脐带,取脐带血化验,能够诊断出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疾病或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