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如何做好保健工作

据统计表明,准妈妈的身材、年龄与异常分娩、胎儿异常有着相关的联系。尤其是比较胖或明显瘦弱或高龄的准妈妈,和身材正常及年龄不超过35岁的初产妇相比,异常状况出现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所以,这类准妈妈要更加注意孕期保健。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肥胖的准妈妈更容易出现妊娠毒血症、分娩时宫缩无力和流血过多,孕期合并糖尿病、静脉炎、贫血、肾炎,以及巨大胎儿和围产期胎儿死亡,所以肥胖的准妈妈一定要做好相关的自我保健工作。

第一,显著肥胖的准妈妈在怀孕之前就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做一些减肥工作,要是可以在怀孕前就把体重减到“显著肥胖”的标准之下那就最好了。但是减肥不可能一步到位,减得过快,对怀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如果确诊为症侯性肥胖,即肥胖是因为生病造成的,那么就要采取药物治疗。如果是单纯性肥胖就要饮食控制,主要吃低热量饮食,每日热量限制在1200~1500千卡为宜。

在怀孕后的第28~32周,准妈妈血浆蛋白最低,所以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一日不得少于40~60克,还要少吃脂肪和糖。

在日常饮食过程中,最好经常吃一些蔬菜、水果和粗粮,少摄入动物脂肪,在主食之外不要食用零食,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铁质。在怀孕后要定期测量体重,孕初期增加不超过0.7公斤,孕中期不超过2.1公斤,孕后期不超过4.2公斤,整个孕期以总共不超过7公斤左右为宜。

瘦弱准妈妈说的是明显瘦弱的准妈妈,明显瘦弱的准妈妈孕期发生贫血、低钙和营养不良的可能性会增加,同时也会危害到胎儿。所以,瘦弱的准妈妈在怀孕之前最好去医院做一次系统的检查,如果瘦弱是因为疾病一起的,那么一定要认真治疗,痊愈后再怀孕。

如果是瘦弱型体质,平时要加强营养和坚持锻炼,千万要注重营养的补充,除了保证食物的质量(富含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外,还要选对烹饪的方式。体质过于瘦弱者,最好在询问医生后吃一些营养药物和适当的补品。

矮小的准妈妈说的是身高不足150厘米、身材明显矮小的准妈妈。矮小的准妈妈因为骨盆比较狭小,更容易发生难产,所以,矮小准妈妈主要要预防难产。

第一,怀孕的时候不要补充过多的营养,防止胎儿体型过大;第二,要多加进行锻炼,来增强腹肌和另外的和分娩有关肌肉的力量;第三是加强产前检查,认真进行骨盆和胎儿大小的测量,来判断进行什么生产方式,要是需要采用剖腹或其他助产,应提前1周左右入院待产。

矮小的准妈妈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大多数不会难产,就算是采用剖腹产,也是十分安全的。

35岁以上的妇女首次分娩,叫做“高龄初产”。统计后发现,高龄初产妇的产程明显延长,滞产率增高,转产儿死亡率也会高一些。并且,羊膜早破、妊娠中毒症和早产这三项指标也会高一些。

所以,高龄初产妇要更加注重孕期保健,一定要做好产检。一般育龄妇女,在怀孕后的半年内最好每月检查1次,从第7个月起每半月1次,第9个月起每周1次。

而高龄孕妈要缩短间隔,可以每半个月检查1次,尤其要注意检查血压和尿液,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妊娠中毒症。自第3个月起,每周检查1次。

一些高龄产妇在知道怀孕后很是紧张,总是担心各种问题的出现,这种不良心理是非常不好的。现代的医疗水平很发达,高龄初产妇一般不会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产妇积极与医生配合,听医生的指导,就没什么问题。

所以,怀孕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情,充满自信,这样才能够帮助生产。为确保母子安全,高龄初产妇最好要提前几天或十几天入院待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怀孕后期出血的原因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在刚刚怀孕的时候是要非常小心的,因为胚胎刚刚植入子宫,并不是非常稳定,所以准妈妈要在前三个月的时候非常小心。过了三个月,等到胎儿稳定的在子宫内发育的时候就不用特别担心了,只要保证好营养的供应就好了。

但是到了怀孕后期,快要生产之前,准妈妈还是要非常注意的,因为怀孕后期会出现流血的现象。

怀孕后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前置胎盘和胎盘早期剥离,这两个现象属于妊娠晚期并发症,对准妈妈和宝宝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正常的胎盘一般情况下都是附着在子宫体上,当胎盘部分或全部附着在子宫下段或盖在子宫颈内口上的时候就叫做前置胎盘,一般出现前置胎盘都是和多次刮宫有关。准妈妈快要生产时,子宫下段被拉长,但是胎盘没有办法被拉长,所以就会造成前置部分的胎盘与子宫分离而出血。

如果出现了胎盘前置,一般都会反复出血,一次比一次多,有时候还会一次性地大出血而导致孕妈休克,所以,有时候准妈妈醒来的时候会发现自己躺在血泊中。

出血过多,准妈妈会出现休克的情况,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抢救,很容易危及准妈妈和宝宝的生命。所以如果发现自己有阴道无故出血时,不管流了多少血,有无腹痛,最好是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查。B型超声波能准确地检查出胎盘位置,这样能够让准妈妈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如果有必要就应该取胎,挽救母婴生命。

一般状况下,胎盘总是在胎儿娩出后才与子宫壁分离并娩出。如果孩子还没有出生,胎盘就部分或全部与子宫壁分离,这种现象就叫做胎盘早期剥离。

造成胎盘早期剥离的原因现在还不是非常清楚,有可能和妊高征、高血压、外伤(如腹部撞击、性交、跌倒、重体力劳动以及严重咳嗽等)、子宫内压力突然降低、子宫腔体积突然缩小、仰卧时间太长等原因相关。

胎盘早期剥离与胎盘前置相比,对准妈妈和宝宝的健康影响更大,因为胎儿未娩出,胎盘就已经部分或全部与子宫壁分离,但子宫不能收缩,没有办法止血。如果剥离是从胎盘边缘开始的,血液会顺着子宫壁与羊膜之间向子宫口流出,这种情况叫做外出血型。

如果剥离是从胎盘中央开始,血液停留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血没有办法顺利流出来,堆积在一起就造成了子宫胀大,可因血液渗入子宫肌层,使子宫肌纤维分离、断裂而失去收缩能力,这种情况被叫做内出血型。另外,还有一些准妈妈部分的血液停留在子宫腔内,部分由阴道流出,这种情况被叫做混合型。

胎盘早期剥离的准妈妈除有阴道流血外,还容易有持续性腹痛,子宫增大变硬(有的象木板样硬),有压痛,胎心听不清,严重者发生休克。如果错过了抢救时间会有死亡的危险。

所以,怀孕晚期如果出现了腹痛或阴道流血的话,就一定要马上到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怀疑有胎盘早期剥离时应住院治疗,通常情况下会要求在发病6小时内结束分娩,来保证准妈妈和宝宝的安全。如果发现子宫失去收缩能力,流血不止时应切除子宫。

预防胎盘早期剥离的方法是: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妊高征,不要干太重的体力活,怀孕后期不要进行性生活,休息时多采用侧卧位等。

准妈妈胎位不正要怎么办

胎儿在子宫内浸泡在羊水中,因为头部占据着绝大部分的重量,因此正常的胎儿在准妈妈腹中呈头下臀上、脊柱前弯、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的状态,我们把这种姿势叫做枕前位(即正常胎位,能够顺利生产)。

而胎位不正是指在妊振30周后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出现非枕前位以及其他异常胎位,就像是之前听到过的臀位,横位等。

为何会出现胎位不正

1、准妈妈羊水过多或过少

羊水太多的话会造成胎儿活动范围过大,如果胎儿有较大活动范围的话就会让胎位变得宽松。而羊水过少会造成胎儿活动范围过小,没有办法自由活动,也会导致胎位不正。

2、多胞胎

多胞胎会造成胎儿活动范围过小、空间过少而没有办法正常活动,因此会造成胎位不正。

3、产妇骨盆狭窄、胎儿巨大、胎盘前置

骨盆狭窄、胎儿巨大、胎盘前置会使胎头衔接受阻,让胎儿发生挤压从而胎位不正。

4、产妇腹壁松弛

腹壁松弛会造成腹肌对子宫失去支撑,同样会造成胎位不正。

5、胎儿畸形、子宫畸形

胎儿、子宫畸形会对子宫里面的空间产生影响,让胎儿没有充足的空间来活动,因此造成胎位不正。

6、脐带过短

脐带太短会让胎儿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胎儿在发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胎儿生长过慢会让活动的空间变大造成胎位不正。

7、子宫疾病

子宫内有肿瘤或其他疾病将会影响胎儿在宫腔内的位置,也会造成胎儿胎位不正。

枕前位是最佳胎位

宝宝在妈妈子宫中的时候是浸泡在羊水中的,因为胎儿的头部较大,因此在子宫中一般都是呈现着头朝下倒立的姿势。一般情况下在进行产检的时候你都会发现宝宝头部自然竖立,蜷曲着身体与妈妈面对面依偎,这个姿势就是正常的枕前位了。枕前位的妈妈一般情况下都能够自然分娩。

不过要是宝宝是枕后位、臀位、横位、斜位等等,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胎位不正了,或许会造成分娩困难。因此,准妈妈如果在产检时发现胎位不正,一定要及时纠正,这样才能确保日后顺产。

胎位纠正的最佳时间

胎位不正与妊娠周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是在30周之前发现胎位不正,那么要多观察,在30周之前,宝宝的个体还不大,活动空间较大,胎位不固定,在过了两周以后,胎位才基本固定,因此,纠正胎位的时间最好在孕期30周-32周。

究竟怎样纠正胎位呢

方法一:胸膝卧位法

孕期在30-32周的臀位准妈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但是事先应该询问一下医生。

1、准妈妈排空尿液,松开裤带,跪在床上。

2、两只胳膊屈曲放在床上,双腿分开与肩同宽,胸部与肩尽量贴近床面。

3、双膝弯曲,大腿与地面垂直,臀部尽量抬高。每一次坚持2分钟,在习惯以后可以保持5分钟-10分钟,一天最好进行3次。

方法二:桥式卧法

30周-32周的臀位准妈妈同样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1、准妈妈仰卧在床上,头枕在手臂上。

2、将腰部抬起,下面垫上靠垫或者枕头,使臀部抬高30-50厘米,每天做1次,每次10-15分钟。

胎位正不正和是否能顺产是有联系的,所以,准妈妈一定要按时进行产检,如果发现胎位不正一定要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