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学的胎教方法可能会伤害胎儿

我们提倡胎教,并不是因为胎教可以培养神童,而是因为胎教可以尽可能早的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让每一个胎儿的先天遗传素质可以得到最优秀的发挥。如果把胎教和出生后的早期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我们相信,今后人类的智力会更加优秀,会有更多的小宝宝,达到目前人们所谓神童的程度。

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说,之前我们也没有进行胎教,不也出现了很多科学家和伟人吗?科学不是也在不断进步吗?是的,但要知道,许多事实证明,科学家和伟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包含着没有被当时人们所意识到的胎教与早教因素。如果人类能更早一些认识胎教的重要性,世界的科学水平会比现在更先进。

如此“胎教”必害胎宝宝

为了生一个聪明的宝宝,有一部分的家庭在准妈妈怀孕时就已经实施“胎教”,但“胎教”的方式千奇百怪。据介绍,现已怀孕半年多的王女士酷爱打麻将,一有空闲就和人一起搓上几局,“哗哗”的麻将声在其心目中简直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时间长了,她似乎摸出点“门道”,只要一响起“哗哗”的麻将声,腹中的胎儿就安静起来,似乎在欣赏美妙的音乐。而一旦停止打麻将,胎儿就会在肚子里“拳打脚踢”,于是,她天天坐在麻将桌边进行“胎教”。

巧的是,还有一些准妈妈自己喜欢忧伤或者喧嚣的音乐,于是也将其作为胎教的磁带,结果,腹中的胎儿听了以后,感觉压抑烦躁。有的甚至破坏了胎儿的耳蜗和听觉神经,致使宝宝刚出生就出现听力受损或耳聋。对此,专家认为,准妈妈在保证充足营养与休息的条件下,对胎儿实施定期定时的音乐刺激,可促进婴儿的感觉神经和大脑皮层中枢的更快发展,比如一些名曲中舒缓、轻柔、欢快的部分就适合胎教。但悲壮、激烈、亢奋的音乐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会造成胎儿畸形或闭锁心理。像听麻将声那样的“胎教”,只能把准妈妈打麻将的紧张情绪传给胎儿,严重危害胎儿健康。因此,给胎儿听的音乐要选择经过医学界优生学会审定的胎教音乐,声音过高或过低都会给胎宝宝带来一定影响。

准妈妈们注意!胎教是一家人的事

初为父母的准妈妈认为,胎教是准妈妈负责的事情,其他的家庭成员可以忽略或不在意,而在准妈妈怀孕期间很少插手胎教,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胎教并不是怀孕妈妈一个人的事情,家庭中的丈夫、爷爷、奶奶,都有责任一起胎教,而不是一味只靠怀孕妈妈。把胎教责任推给怀孕妈妈一个人承担,这样不仅不利于婆媳之前的关系维持,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

家庭中有那么一部分老人家,总是对怀孕中的媳妇百度挑剔,觉得怀孕中的媳妇太懒、不做事,动不动喜欢数落媳妇,意思就就是怀孕后的媳妇太娇气。总是埋怨媳妇不做家务、不上班,这种不良的指责对于孕妇来说是一种不良刺激,容易给孕妇中容易烦躁的媳妇更加火上浇油,婆媳之间更容易发生口角,从而使家庭成员矛盾升级和恶化,不利于胎儿的健康。

很多老一辈的老人,孕妈妈的母亲或婆婆,特别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婆婆。总是喜欢和怀孕中的媳妇讲当年的自己怀孕时的亲身感受。其中还有不少夸大之词,把她们孕育过程说得如何困难、如何痛苦。都这样挺过来了,那有像现在的年轻人怀个孩子就这么娇气如此之类等,这对于孕妇来说无疑是一种不良刺激,容易使孕妇产生条件反射,导致怀孕期间痛苦又郁闷,影响妊娠和分娩,更容易对胎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很多家庭还有重男轻女的观念,特别是老人总是想要个孙子,不要孙女,如果自己的媳妇又刚好怀上了一个女孩子,这无形之中就给孕妇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严重者会造成心理障碍,影响胎儿的发育。

所以说家中的妈妈、爷爷、奶奶、丈夫,在媳妇怀孕期间,不要给孕妈妈灌输分娩如何痛苦的过程,孩子生出来后,培养孩子如何困难等等思想,这样会给孕妇带来的恐惧感。怀孕期间经常出现这种不良情绪,容易对胎儿造成影响,容易生出低体重儿,严重都会使胎儿畸形等。

所以在媳妇怀孕期间,无论是丈夫还是婆婆、妈妈,对孕妈妈一些特殊的怀脾气和过分的行为给予充分的理解,并加倍关怀,不要随意指责,这无形中会给怀孕妈妈带来压力,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十个月大家互相理解一下,就很容易过去,而且家庭成员关系和谐更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何乐而不为呢?

多和胎儿交流可以锻炼他的记忆力

根据最权威的科学研究成果显示, 胎儿也有记忆。因此专家提醒准爸妈,不妨在宝宝还在母体的时候,多和宝宝交流,不但可以培养感情,还可以锻炼宝宝的记忆力。

专家指出:儿童的心理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逐渐发展起来的,而记忆是其中的一个必备的前提。

记忆力几乎是和能力同时出现并且最早发生在宝宝身上的,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小宝宝也有记忆,出生一两个月的婴儿在看到母亲时就异常兴奋起来,是因为宝宝记住了这是妈妈。因此专家提醒准爸爸,当宝宝还在腹中时,除了多和妻子交流外,不妨多和宝宝交流,这样对促进以后和宝宝的关系、加强感情交流都有好处。

近年来,国外出生前心理学家的研究发展很快,出生前心理学认为小宝宝具有思维、感觉和记忆的能力,尤其是小宝宝7个月以后更是如此。

在法国的某家医院,有一位叫tomas的语言心理学教授接待了一位4岁的患儿名叫aodier,aodier患有孤独症,不爱讲话,不论爸爸妈妈怎样启发开导都无济于事,只好送到医院求助于教授。开始教授用法语和患儿交淡,她毫无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观察,偶尔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有人同这位患儿讲英语时,aodier的兴趣就出现了,表示出既爱听又喜欢开口和别人交谈,每当这时病就好了。

教授发现了这一现象后找来了她的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在家里是否经常讲英语,可他们的回答是在家里几乎不讲英语,教授又问他们曾经什么时候讲过英语。这时患儿的母亲突然回忆起自己在怀孕期间曾在一家外国公司工作,因为那里只允许用英语讲话,所以她在怀孕时一直是讲英语,教授这时才恍然大悟说:“小宝宝意识的萌芽时期是怀孕后7-8个月,这时小宝宝的脑神经已十分发达!”

以上这段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由于小宝宝意识的存在,因此,孕妇自身的言语、感情、行为均能影响小宝宝,直到出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