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明,优美动听的音乐无论是什么人都会喜欢的,尤其是对有身孕的妈咪们,有非同寻常的效果。这些音乐能够让准妈妈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从而促进激素分泌,促进宝宝健康成长,同时有过音乐胎教经历的孩子在出生后明显在音乐方面有天赋。
胎宝宝天生喜欢音乐
胎教专家发现,有的孕妈咪每天在胎动的时间听优美的音乐,胎宝宝就会很快安静下来,好似在聆听那悦耳的旋律,而当音乐一停下来,胎宝宝便又开始活动起来;有的孕妈咪错过了每天听胎教音乐的时间,胎宝宝便会在子宫“等不及”,一阵猛动让孕妈咪感到不舒服,赶紧给他补课才会安静下来。由此可见,胎宝宝很喜欢音乐。
应该给胎宝宝听什么音乐
目前,音乐胎教有两种,一种是给孕妈咪欣赏的,音乐舒缓动听,令人产生美好的遐想,使心灵得到净化,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另一种是给胎宝宝聆听的,音乐轻松活泼,音量大小适中,让胎宝宝对声波产生良好的感应。但是音乐整体格调安全、舒服、自然。
我们都知道共振效应。科学研究表明,胎宝宝喜欢听与子宫内胎音合拍的音乐,如优美的西欧古典音乐等。在巴赫、莫扎特的乐曲中,蕴藏着和人类生命节律相通的部分,那是一种犹如河水潺潺流动的周期波声音,与大脑中的α波和心跳波动的图形相似,很容易被胎宝宝和孕妈咪接受。
切忌选择节奏紧凑,或者变化较大的音乐。如街舞音乐、摇滚乐、重金属等等一类的音乐。还有一种是舒缓的悲伤乐曲,这类乐曲也不适合给准妈妈或者宝宝听,多愁善感的音乐是极为不利的。
听胎教音乐是根据胎宝宝从3、4个月的时候便具备听力特点而产生的胎教方法。胎儿在六个月的时候听力发育接近成人,胎教的内容和幅度也可以丰富一些。因为这个时候对胎宝宝的听力进行刺激是对其听力发展有好处。早些时候用到的器官,可以防止退化。
所以胎教肯定是对宝宝有好处的,当然排除一些家长在胎教上方法有误。例如许多孕妇进行音乐或者声音胎教时,是直接把录音机放在肚皮上,这是不正确的,甚至会伤害胎儿的听力,4~6个月胎儿的耳蜗虽说发育趋于成熟,但内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纤维极为娇嫩,当受到高频声音的刺激后,很容易遭到损伤。
大多数父母以为让宝宝长期听音乐,一方面可以安抚宝宝,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宝宝温和的个性。但胎宝宝如果常听音乐,却可能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还会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婴儿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不能每天长时间给婴儿听音乐,否则,会丧失学习语言的环境,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言及说话的能力,反而养成沉默孤僻的个性,立体声音乐危害更大。
胎宝宝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性很强,很容易产生听觉疲劳。尤其是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入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的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
调查发现,经常听立体声耳机的孩子,越小受到的伤害越大,听觉器官损害严重。因此孩子不仅不能听节奏明快的声音,而且还不能让孩子用立体声耳机听。不然轻则孩子将来的听力受损,所能听到的音域减小。重则整个听力系统都有问题,造成永久性损害。
为什么以前我们从来不说胎教,也能出现非常多的人才?实际上,只要我们进行追踪调查就能发现,成才儿童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胎教,他们的爸爸妈妈也都在无意中进行过胎教。例如他们虽然生活上比较清贫,但身体健康,爱情热烈,母亲受孕时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受孕后爸爸妈妈热爱腹中的孩子,对孩子充满希望;丈夫勤快,体贴妻子,家庭气氛温馨;母亲温顺,喜欢在宁静的环境中工作和休息;饮食不高档,但注意卫生,可口;整个怀孕期母亲心情愉快,时时想着孩子等等,都可以说在进行胎教,也就是无意胎教。
无意胎教虽有一定作用,但其科学性和实际效果都有一定限制,为此,需要推广有意胎教。有意胎教,就是自觉地、有意识的实施胎教,追求胎教的质量。有意胎教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起作用的,其主要方法和主要作用是:
音乐胎教
通过音乐声波的和谐振动,培养小宝宝敏感的听音能力,并让小宝宝对外界环境充满美好的期待。
学习胎教
通过“宫内学习”形成小宝宝良好的条件反射能力,并在胎脑中积累一些知识信息,以便于出生后接受知识方面比其他孩子领先一步。
语言胎教
通过准爸爸准妈妈对小宝宝的谈话、讲故事,培养亲子感情,并在胎脑中贮存语言信息,有利于开发小宝宝潜能。现在我国不少地方出现一些超常儿童,他们和有意胎教都有一定关系,但是,有意胎教的根本目的不是专门造就天才儿童,而是为了提高下一代的心理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有意胎教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很显然的,比方说:通过音乐声波的和谐振动,培养小宝宝敏感的听音能力,通过准爸爸准妈妈对小宝宝的谈话、讲故事,培养亲子感情,并在胎脑中贮存语言信息,有利于开发小宝宝潜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