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怀孕早期出现早孕反应是非常正常的,一般情况下在怀孕3个月后会自己消失的。在早孕反应出现的时候,一系列的反应如恶心、呕吐、乏力、食欲不振等,都会影响到准妈妈的心情、情感与心理平衡,使准妈妈有很多不良情绪。
而怀孕早期正好是胎教的开始阶段,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胚胎于此阶段形成)。准妈妈的情绪会通过内分泌来影响到胎儿,准妈妈在怀孕早期,如果心情不好的话,会借助母子沟通的方式而影响胚胎。所以,怀孕早期一定要有一个好心情。
胎教基本原则
胎教要从准妈妈自我情绪调整和人为地对感官进行刺激两方面进行。事实上,从怀孕以后,每个准妈妈其实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胎教,这就是准妈妈和准爸爸(特别是准妈妈)的情绪,对新生命的渴望,对饮食、起居的安排与调整。
如果准妈妈对早孕反应过于敏感和紧张,会影响到自身,让自己产生焦虑和不安,甚至反感和厌恶,这样的状态不利于胚胎发育。
胎教基本内容
准妈妈要进行情绪调整,对胎儿进行感官良性刺激。在进行胎教的时候,可以按照胎儿感觉机能发育的顺序,给胎儿一些良性感官刺激。
怀孕3个月时,胎儿已经有人的形状了,对外界的压、触动作能够感应,准妈妈可以温柔地抚摸下腹部,或在摇椅中轻轻摇动,这样能够让羊水振动,从而给予胎儿压、触觉的刺激,可以促进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不过,准妈妈在进行胎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度。
既然准妈妈是胎教的主角,那么准爸爸就是整个怀孕过程中的配角。在给宝宝进行胎教的时候,“夫妻同唱一台戏”,准爸爸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准爸爸在创造良好的胎教环境、调节准妈妈的胎教情绪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准爸爸在与胎儿对话、给胎儿唱歌等胎教手段的实施过程中,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
“爱子先爱妻”,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妻子怀孕后,准爸爸应该要更加关心爱护妻子,让妻子感受到准爸爸的温暖。平时主动做一些家务活,让准妈妈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给准妈妈创造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
不要惹妻子生气,也不要争吵,让妻子有一个好的情绪;不要吸烟,要节制性生活;平时多听一些动听的音乐;经常陪伴妻子散步,让妻子能够顺利度过孕期。
让胎儿感受到准爸爸的爱。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胎教应该要准爸爸和准妈妈一起实施。英国科学家通过对胎儿的听觉功能试验得出结论:胎儿比较喜欢低频率的声音。科学家拿8个月的胎儿做实验,让他听低音大管乐曲,结果胎动的频率变大了。
胎儿出生后一听到类似男子声的乐曲,就会很开心。美国的优生学家认为,胎儿最喜欢爸爸的声音,父亲的爱抚。当妻子怀孕后,丈夫可以隔着肚皮经常轻轻抚摸胎儿,胎儿会作出积极反应。这一点是母亲无法取代的。
所以,准爸爸平时可以给准妈妈朗读富有感情的诗歌散文,经常同胎儿娓娓对话,哼唱轻松愉快的歌曲,给胎儿以不可缺少的父爱。这样做的同时,对妻子的心理也是极大的慰籍。
未来的准爸爸,希望赶快扮演好胎教的角色,用您深沉的父爱去培育胎宝宝。
教育界对何时开始对宝宝进行教育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有的专家认为在怀孕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教育,但是有的专家觉得太早进行教育会让宝宝有很大的压力。
无论教育界的争论结果如何,如今的年轻妈妈都开始了解到胎教的重要性。是的,孕期也可以对宝宝进行教育。
胎儿其实不像我们想的那样什么都不懂,胎儿会有一定的意识,在妈妈的肚子里面,胎儿能够感觉到运动。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心理学家恩舍妮·笛卡斯伯通过研究发现,刚刚出生的宝宝可以分辨出妈妈的声音,孩子更喜欢倾听妈妈的说话声,不喜欢陌生人的声音。
孩子会特别喜欢妈妈低沉的声音,因为低沉的声音就像他在母腹中通过羊水听到的妈妈的声音一样,清楚的声音反而让胎儿觉得很不习惯。
这个结论告诉我们,宝宝在妈妈肚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了,只要你适当地进行胎教,宝宝会变得更加棒的。
前依斯特曼音乐学院名誉教授多拉德·谢特勒做了一个著名的胎教实验,在数十年的研究过程中,谢特勒研究了怀孕时候准妈妈听古典音乐是如何对胎儿产生影响的。
一组胎儿从怀孕5个月一直到出生,一天会倾听古典音乐两次,每次5分钟,而另外一组胎儿不接受音乐刺激。孩子出生后,谢特勒每半个月就会去拜访实验中两个组所有的父母和孩子,一直持续了10年。
谢特勒发现音乐胎教组儿童比无音乐胎教组的儿童要早3-6个月开始说话。他们的音乐天赋更好,学习能力也更强。谢特勒认为胎教对儿童语言和音乐等方面的认知力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
不过,另外的专家批评胎教和对婴儿过早进行刺激的现象,觉得这样是没用的,甚至会让宝宝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仔细观察孩子,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在孩子不感兴趣或者太累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停下来,思考一下是不是因为你给的任务太难或者学习过程中太无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