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简单易行的胎教方法

其实胎儿宝宝对外界的刺激是有知觉的,所以当胎儿宝宝还在母体的时候,进行良好的胎教是相当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的。适当良好的刺激,孕妇以及亲人的爱,启蒙性的教育都会给胎儿的身心发育带来良性的影响。那么,什么时候进行胎教才是最合适的呢?

胎儿的听觉器官到4个月时已开始工作,会对声音的刺激和震动作出反应,如母亲的血流声、心音、肠蠕动音等,甚至对母体外的音乐、噪声等各种音响能听到。从这个时期起就可以进行胎教。

给胎儿宝宝进行胎教的方法:

一,给胎儿听轻松、柔和、悦耳的音乐,注意音量不可过大,节奏不可过快。

二,轻轻拍打、抚摸胎儿,促进知觉的发育,使其对触摸产生反应。

三,与胎儿"对话",教些简单的语言,可以描述一些声音、光和美的语言,或做简单的算术题。

四,轻轻呼唤胎儿的名字。倘若在怀孕六个月就起好名字,经常呼唤,宝宝出生后对名字的反应会早一些出现。

拓展阅读:

研究实验表明,当胎儿宝宝在母体中满一个月时,胎儿宝宝的器官就已经初步形成了。这个时候胎儿宝宝已经具有了接受信息的能力。除了吸收营养与呼吸以为,胎儿宝宝还会转身,踢,眯眼睛,歪曲身体,握拳头,吞咽,咂拇指,打嗝等。

孕妇保持良好心态对胎儿益处良多

医术上说,孕妇到了孕期第四个月的时候,应该“和心态、静形体、节饮食”。说的就是孕期满四个月,孕妇就应当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心情要恬静,而且还有合理安排饮食,但是为什么要节制饮食呢?因为这时候孕妇的妊娠反应渐渐消失,生理,心理变化上已经适应,这时候食欲就开始增强。不过此时不可大吃大喝,注意节制,注意休息才是最好的方法。除此之外,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对母体或是宝宝都是很有益处。

妊娠第四个月时,胎儿宝宝脑发育是很快的,孕妇应积极给予胎儿各种良性刺激,如唱歌、朗诵等。有些胎教磁带,收录些儿歌、小诗,很温馨,对母胎都有益。

孕前患有甲亢的孕妇,在妊娠期病情可以减轻,但在流产或分娩后,病情有可能突然加重,甚至发生甲亢危险。孕妇要注意增加营养,注意休息,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一般不采取手术及同位素治疗,在预产期前,应住院待产。合理适量用药,对孕妇及胎儿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如果用药不当,抗甲状腺药物可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呆小症,产后服药的母亲不要用母乳喂养婴儿,应采用人工别致养。

脂肪是合成髓鞘的要素,不饱和脂肪酸是神经元发育及髓鞘形成过程中的必需品。脂肪可促使小脑发育,是脑细胞的重要成分。

孕妇不能随意服用中药!!

在不少中药当中,都会堕胎的副作用,可以直接造成孕妇出现流产的状况。因此像中药宝宝辛热滑剂,行气破滞,通经去瘀等要孕妇应当慎用。在通常情况下,孕妇尽可能不要使用比方说桃仁,红花,枳实,附子,大黄,半夏这些中药。除此之外,有一些药效过猛或是毒性过强的比方说巴豆,商陆,黑白丑,三棱等中药,孕期妇女是绝对不可以服用的。

音乐胎教对优生优育很是否帮助?

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例,因为一位孕妇在妊娠期间进行不恰当的胎教,从而导致一名出生才1个月的宝宝听觉神经受损。这使得本来就有争议的胎教波澜再起。而关于胎教音乐是否会损害胎儿的听力能力、胎儿宝宝是否真的可以听到外界的音乐成为医学界和天下父母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部分专家认为胎儿根本无听觉,无法确定是胎教音乐损害了听觉神经

一些专家认为胎儿根本无听觉,所以无法确定是否是胎教音乐损害了胎儿听觉神经。其实一直以来对于胎教的争议就很多,有的专家认为胎儿在母体内是听不到任何声音的,音乐胎教对胎儿发育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中华预防医学会及中华儿童保健学会常务理事丁宗一教授就对胎教提出过批评,丁宗一教授认为,胎儿只有出生以后才有听觉功能,才能听见音乐。试验研究表明,声音传给胎儿,胎儿的心率、胎动、呼吸会产生变化,说明声音对胎儿产生刺激,可是声音对胎儿来说,并不是等于你放什么音乐,胎儿就能够听到什么音乐,无论何种音乐对胎儿来讲都是噪声,胎儿无法感觉到音乐,只能感觉到一种声音的刺激。

故而当记者就此结论采访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医师龙墨时,龙医生谈到,首先是要确定胎儿到底能不能听到母体外的声音,而且出生儿由于药物、遗传等原因可能出现很多先天性耳聋。因此不能肯定地认为是胎教音乐损害了孩子的听力。可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否认,长期大音量的刺激,肯定会对胎儿的听觉神经造成影响。

二,疑问:胎儿到底有没有听觉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第一位从事人体透声试验的声学研究者邵道远教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和北大人民医院妇科专家联合做过一个人体透声的实验,邵教授他们先把麦克风包裹在等同于孕妇脂肪厚度的猪肉里,而后在猪肉的周围放音乐。实验结果发现,透过猪肉,麦克风是能接收到音乐的。在人民医院,邵教授在妇产科医生的协助下,找了四位准备做堕胎手术的孕妇,由医生把一个很小的麦克风放置在子宫中胎儿的附近,从空气中传到孕妇腹部里的音乐就全部被记录了下来。回放的结果显示,音乐也能传到子宫内部。

确定音乐能够传到子宫,接下来就要弄清楚,胎儿究竟能不能听到音乐呢?邵教授说,胎儿发育到5至6个月的时候,听觉神经系统发育已经比较完全,大脑能处理外界传入的声音。但是母体子宫里充满了羊水,胎儿正常的胎位是头向下,胎儿实际是浮在羊水里面,耳朵里面也充满了羊水。在这种环境中,胎儿听到音乐的原理就和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听到音乐的原理是一致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听不到空气中的声音,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声音通过水面时,被反射掉了。而通常情况下,表演花样游泳的时候,采用的是两个放音系统,一个是空气中的放音,一个是水下放音。一般人在空气中听声音是用耳朵听,通过耳膜的振动,把声音传到鼓膜,由鼓膜振动再传到脑膜来听的。但是运动员在水下听音乐不是通过耳朵来听,而是通过头盖骨感受到的,这就叫做骨传导。因为水对声音的阻抗和密度与声速是相近的,所以声波能够引起头盖骨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内耳经过大脑的分析也就听到声音了。所以人的听觉有两个通道,一个是气道,一个是骨道。空气当中的阻抗很低,密度也低,骨道是不起作用的。所以邵教授认为,胎儿在子宫内充满羊水的环境里是通过骨传导来听音乐的。

胎教音乐对胎儿及胎儿的听觉会带来什么影响

音乐胎教早就在多个国家实行并流行起来,给未出生的胎儿宝宝播放音乐,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给胎儿宝宝带来一种良性的刺激。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荣誉委员刘泽伦医生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试验,分别测试五十名女大学生在吵闹音乐和舒缓音乐中血液微循环的变化。调查结果显示,在吵闹音乐中有百分之九十六的人血管收缩,而在舒缓音乐中有百分之九十而的人会表现为血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