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通常都是由母亲占主导作用的,并且胎教也不例外。久而久之,父亲的责任就慢慢的消退了。但是这样是很不好的。孩子的教育是不能忽略爸爸的作用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将来的诞生和成才,与父亲那时间并不很长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其中也包含着胎教。
胎教的作用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肯定。常言道:“爱子爱妻”。这话是有道理的。孕妇的情绪对胎儿的发育影响很大。妻子怀孕后,除继续担任她原来的工作、学习、家庭、社交等日常事务外,又增加了一份培育新生命的任务,担负起两个生物体的重担。无疑在她精神上、心理上、生理上、体力与体态上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所以,丈夫应倍让妻子多体会家庭的温暖,避免妻子有愤怒、惊吓、恐惧、忧伤、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刺激,保证妻子能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地度过孕期,另外,丈夫还应主动承担家务,协助妻子做好保健,避免感冒,特别是风疹,以免引起胎儿畸形。
在妊娠期间,给予妻子合理的营养,如果在胎儿形成的关键时期(孕早期及中期)缺乏营养,会威胁胎儿的正常发育,尤其对脑的发育影响最大,还常常引起流产、早产、死胎、畸形。大多数孕妇有妊娠反应,丈夫应鼓励妻子克服恶心呕吐等反应,坚持进食,做到少吃多餐,饮食以避油腻、易消化为原则,尽量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蛋类、蔬菜、水果等。呕吐剧烈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B6,必要时静脉输液。妊娠中期,胎儿生长发育加快,不仅需要给予充足营养,还要多饮水,并增加含维生素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还有一点,就是孕妇生活的环境也是要求比较高的。不能有总是有噪音。不要有强光刺激或者光线太暗。卫生是最基本的。防治疾病的传播。但妻子也适当做些家务和必要活动,不能总是出于保护之中。让爸爸多参与进来是胎教的最好途径。
当女性怀孕之后,心态立马就会有个大转变,欢喜什么的自然不用多说,保护自己和守护胎儿的心情就越发急切。展示出独特的母性。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所以胎教成了众多妈妈的共同选择。当然胎教也不能胡来,要讲究方法和适用性。
视觉,每日用手电筒照5分钟
从视觉上丰富宝宝的环境,简而言之就是“视觉胎教”,时下流行的说法也叫“光照胎教”。因为胎儿的眼睛在看到不同于羊水色彩的时候,大脑就会做出反应。一般从6个月以后,每天用手电筒(4节1号电池的手电筒)紧贴孕妇腹壁照射胎头部位,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进行的时间最好在晚上8-10点钟胎动活跃时。
触觉,每天抚摸2-4次
简而言之就是“抚摸胎教”,大约在16周以后,孕妇能感到胎动,就可以开始做了,这样能够促进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好也是在晚上8-10点钟之间进行。当然如果早上醒来,准妈妈感觉到胎动,也可以及时地抚摸胎儿并可和语言胎教相结合,每天做2-4次,每次5分钟。
听觉,宝宝“听”音乐别超12分钟
音乐胎教的作用是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的:一个是直接给准妈妈听音乐,通过改善准妈妈的情绪使其有个愉悦的心态来给胎儿一个良好的影响;另外一个途径是直接给胎儿听音乐。在胎儿满24周后就可以听了,每天听音乐的具体时间最好安排在有胎动的时候,一般每天至少要听一次,可以在晚上8-10点钟之间进行。
当然在胎教的过程中,爸爸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科学研究表明,在胎教中,就与“宝宝”对话这一方面来讲。准爸爸来操作的话会更有效果。因为爸爸的声音低沉容易被孩子听到。当然内容上也不要太难。语速要尽量放慢。否则效果就差很多了。
音乐胎教是通过不断地刺激胎儿的神经,促进神经元的发育起到为宝宝后天的潜质提升的目的。智力的高低与神经元的轴突,树突,以及突触的发育是直接相关的。而音乐对于胎儿的作用就体现于促进神经元发育。所以只要运用好方法,对孩子的有莫大的帮助。
音乐胎教的方法有多种
1、音乐熏陶法
音乐熏陶法是指通过播放收听轻音乐,让孕期生活中充满优美的乐声,使孕妇的精神愉悦,心情舒畅。
2、胎教器传声法
从妊娠22周左右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胎教器和胎教音乐进行音乐胎教。
3、父母哼唱法
爸爸可以抚摸着妈妈的腹部,对着腹中的胎儿,反复轻声“教唱”一些简单的音阶或儿童歌曲。或者是母亲用柔和的声调哼唱轻松的歌曲,同时想象胎儿在静听,从而达到与胎儿心音的共鸣。
音乐可以使胎儿的脑神经元增多,树突稠密,突触数目增加等情况已经被医学研究证明。不仅如此,音乐有时候还能让胎儿本无关联的脑神经元相互连通。而另一项研究表明,关于胎儿所听到的音乐应以中低调为佳,并且以哼唱为最佳形式,所以爸爸在胎儿的音乐胎教中是最佳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