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最好分阶段进行

当女性怀孕之后,心态立马就会有个大转变,欢喜什么的自然不用多说,保护自己和守护胎儿的心情就越发急切。展示出独特的母性。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所以胎教成了众多妈妈的共同选择。当然胎教也不能胡来,要讲究方法和适用性。

视觉,每日用手电筒照5分钟

从视觉上丰富宝宝的环境,简而言之就是“视觉胎教”,时下流行的说法也叫“光照胎教”。因为胎儿的眼睛在看到不同于羊水色彩的时候,大脑就会做出反应。一般从6个月以后,每天用手电筒(4节1号电池的手电筒)紧贴孕妇腹壁照射胎头部位,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进行的时间最好在晚上8-10点钟胎动活跃时。

触觉,每天抚摸2-4次

简而言之就是“抚摸胎教”,大约在16周以后,孕妇能感到胎动,就可以开始做了,这样能够促进胎儿神经系统发育,最好也是在晚上8-10点钟之间进行。当然如果早上醒来,准妈妈感觉到胎动,也可以及时地抚摸胎儿并可和语言胎教相结合,每天做2-4次,每次5分钟。

听觉,宝宝“听”音乐别超12分钟

音乐胎教的作用是通过两个渠道来实现的:一个是直接给准妈妈听音乐,通过改善准妈妈的情绪使其有个愉悦的心态来给胎儿一个良好的影响;另外一个途径是直接给胎儿听音乐。在胎儿满24周后就可以听了,每天听音乐的具体时间最好安排在有胎动的时候,一般每天至少要听一次,可以在晚上8-10点钟之间进行。

当然在胎教的过程中,爸爸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科学研究表明,在胎教中,就与“宝宝”对话这一方面来讲。准爸爸来操作的话会更有效果。因为爸爸的声音低沉容易被孩子听到。当然内容上也不要太难。语速要尽量放慢。否则效果就差很多了。

音乐是与胎儿沟通的桥梁

怀胎十月,时间可不算短,对于盼着孩子早点降生的家长们就更是度日如年的感觉了。他们想早早的就见到孩子,当然这就有些不切实际了,不过,隔着肚子与孩子交流一下感情还是可以的。能通过什么方式呢?音乐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胎儿和家长建立最初联系的纽带。

胎儿究竟能否听见声音,还不是很清楚,但已经知道胎儿对声音有反应。有人测试胎儿的心跳,发现音乐可使胎儿心跳的频率有变化,不论对高、低调都有反应。受音乐的影响,胎动也会增加。胎儿熟悉母亲的心音,也同样熟悉母亲说话或唱歌的声音,而且一直保持到出生以后。在音乐的气氛中,父母子女之间会更和谐、融洽。

胎儿能记忆母亲的声音。他在子宫内首先感受到的是韵律。开始时,胎儿是没有听觉的,然而胎儿的全身却会随着母亲的大血管分支的血液搏动而同步颤动。这种韵律不变的有规则的搏动,几乎在整个怀胎时期是胎儿的伴侣,是胎儿生活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曾有一位妇女,在怀孕期非常喜欢听某一张唱片的音乐,几乎每天都要听这段音乐,但她生产后却未再听过。当她的孩子7岁时,偶然听到这张唱片,顿时兴奋得跑到母亲面前说他非常喜爱这段音乐。有个人曾经做过一个试验,给孕妇听音乐2分钟后,孕妇的心跳加快,如果在孕妇腹部子宫区放一共鸣器,5分钟后,胎儿的心跳也加快。音乐的高调和低调(包括成人听不见的低调),胎儿都有反应,受音乐的影响,胎动也会增加。

当然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关于用音乐与胎儿沟通的情况还有其他的内容,想必经常来宝宝地带的妈妈们应该知道,就是妈妈自己的哼唱音乐对孩子来讲同样能够起到作用。同时还具有其他音乐不具备的效果,那就是让孩子将来与妈妈更亲近。

呼唤训练胎教法的应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丈夫对孩子的教育开始成为准爸准妈们讨论的话题。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女性承担着更多的孕育责任和教育义务。但是责任应当是父母二人的,当爸爸的没理由逃避责任,所以一场男性胎教革新的旋风在各地开始风行。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宣传和实施胎教最为积极的国家。日本的胎教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江户时代。上世纪70年代,借助现代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日本一些医学专家、教育学专家从胎儿医学和教育心理学、超前教育学几方面入手,重新研究胎教的科学根据和施教方法。

丈夫抚摸妊娠中妻子的腹部,这种亲昵的动作,不仅是讨“宝宝”的欢喜,对准妈妈来说,也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这种“父亲式胎教”是有科学实验依据的,英国科学家通过对胎儿的听觉功能试验得出结论:这组胎儿出生后只要一听到类似男子声音的乐曲,便会停止哭闹,露出笑容。

同时,美国的优生学家认为,胎儿最喜欢爸爸的声音及父亲的爱抚。妻子怀孕后,丈夫隔着肚皮经常一边说话一边轻轻抚摸胎儿,胎儿会对父亲手掌的移位动作做出积极的反应;另外,男性特有的低沉、宽厚、粗犷的嗓音让胎儿听起来更“舒服”。

爸爸是应该参与到胎教中,但是参与进来应该干些什么呢。多数准爸准妈都是没有什么目标的,所以现在开始多想想吧,也有些让爸爸进行良好胎教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学习。这样先照做,再模仿,然后慢慢再进行胎教革新,想必孩子一定会被胎教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