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音乐圣经──最安全有效的胎教音乐全集

马蒂·拉克,想必这个名字大家也不怎么熟悉,这个人是在胎教领域很久研究的专家,他的胎教音乐推荐文章被美国权威杂志(Library Journal)推为权威胎教音乐圣经,并多次向公众推荐。圣经称号由此而来。我们宝宝地带也为了解决国内千万妈妈的迷惑,转过来给大家看看。

早晨起床后,最安全有效的胎教音乐

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中的《波兰舞曲》、《如歌的行板》、《小进行曲》

莫扎特的圣乐曲《春的序曲》

舒伯特的《音乐瞬间》的第三首

贝多芬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

格里格《培尔·金特》中的《早晨》、《索尔维格之歌》、《阿拉伯舞曲》《安妮特拉之舞》

休息的时候,最安全有效的胎教音乐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曲《天鹅湖》

维瓦尔第的《金翅雀协奏曲》

克莱斯勒的《伦敦德里小调》、《天使小夜曲》、《罗曼史》、《爱的悲伤》、《十四行诗》、《幻想曲》

莫扎特的《小夜曲》

托斯蒂的《小夜曲》

古诺的《小夜曲》

威尔第的《弄臣》中的《女人善变》、《美女如云》

海顿的《小夜曲》

史特拉汶斯基的《普钦奈拉》中的《小夜曲》

亨利·曼西尼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插曲《月亮河》

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胎动明显时,最安全有效的胎教音乐

德沃夏克的《诙谐曲》

勃拉姆斯的《第五号匈牙利舞曲》、《圆舞曲(作品39之1 5)》

肖邦的《第七号圆舞曲》

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

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中的《小步舞曲》

莫扎特的《小步舞曲》

阿尔贝尼斯的《探戈》

用餐时,最安全有效的胎教音乐

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中的《花的圆舞曲》

亨德尔的《弥赛亚》中的《哈里路亚》

巴赫的《d小调管风琴托卡他与赋格曲》、《法国组曲》的第六首《波兰舞曲》、《管弦乐组曲》

德沃夏克的《斯拉夫舞曲(作品e小调46之1、2)》

肖邦的《军队波兰舞曲》、《离别曲》、《雨点前奏曲》、《即兴幻想曲》

莫扎特的《一首小夜曲》中的第四乐章回旋曲

睡觉时,最安全有效的胎教音乐

舒伯特的《摇篮曲》、《圣母颂》、《野玫瑰》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月光奏鸣曲》

戈达尔的《约瑟兰的摇篮曲》

克莱斯勒的《摇篮曲》

德彪西的《月光》

夏农的《爱尔兰摇篮曲》

格什温的《夏日时光》

据马蒂·克拉克自己介绍,当他在哈佛教书的时候,许多人来咨询关于什么样的音乐适合胎教,他很后悔那个时候没有给出准妈妈们合理的建议,他在后来重新回到哈佛的时候和同事一起研究出来的结果,写出了这篇现在被称为《胎教音乐圣经──最安全有效的胎教音乐全集》的文字,以弥补众人。

噪声对胎儿听觉系统的影响

关于音乐胎教和噪音的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界制造的纯噪音,也就是大多数时候谁也不喜欢的声音。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自行制造的声音,有的时候,我们喜欢听的一种声音,但是有时候却不想听。其实这两者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义的。

举例来讲,准妈妈若是暴露在高噪声级环境下,对胎儿耳朵的发育可能产生有害的影响,这些东西首先在波兰和美国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很普遍的纺织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噪声条件下,对胎儿听觉系统的形成造成影响。

噪声暴露对胎儿听觉系统的影响

过去对75个10-14岁的儿童进行听力测量,他们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每天暴露在至少100dB的纺织厂噪声环境下,结果发现有一半的儿童有听力损失,这可能是由于在胎儿期暴露的结果,而且有71%的听力损失是在高频,(也就是说有71%的孩子他们的耳朵听不到高频声音)。

日常噪声对胎儿及儿童大脑半球特化作用的影响

为了研究日常噪声影响胎儿生长抑制的机理,对经受和未经受飞机噪声的怀孕22-41个星期的孕妇的血清中胎盘孕激素(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的物质)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安静地区和高噪声地区,怀孕29个星期后的胎盘孕激素分泌差不多,不过从第30个星期后,高噪声地区的被调查者分泌的胎盘孕激素降低,而胎盘孕激素分泌低的孕妇所生的婴儿体重低。

环境噪声对7-10岁儿童大脑生长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对高噪声及安静生活地区的儿童的两种不同的脑力工作即左半球及右半球任务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无刺激,噪声刺激支配右半球,音乐刺激作为一系列有意义的声音刺激左半球的情形。

实践证明,在噪声中我们的工作效率和速度会被减缓和放慢,个人认为是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噪声无规律,我们工作的过程中,会被吸引一秒半秒的时间,回过头来大脑数据又要重新载入,跟电脑似的。这种情况对控制力不好的孩子和孕妇来说,更是一种难免的伤害,所以对于噪音能避免就避免。自己制造噪音,就更不会有谁去戒犯了。

专家:孕6月后方可接受音乐胎教

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做“负一岁教育”,指的就是在娘胎里的教育了,现在的家庭,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所以竞争激烈,有人说,孩子的竞争,总在娘胎里产生就开始了。其实细想想还不止。怀孕前的半年。丈夫戒烟戒酒,锻炼身体,妻子陶冶情操,保持良好心情。等等,孩子还没形成,竞争就已经开始了。

“胎教”一词,2000多年前已有

“胎教”一词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刘泽伦教授向记者介绍说:“据说在周朝之前就有胎教观念了。”西汉人刘向编写的《列女传》记载:周文王的母亲怀孕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能以胎教”。西汉贾谊在《新书》中也提到“胎教”一词。这就是说,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就已经有了“胎教”一词。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朝的时候,当时的医书中已有了“胎教”这一门类,说明胎教已经成了祖国医学的一个分支。到了近代,康有为、蔡元培都提出了设立“胎教院”的主张。

刘教授说,古代胎教对当今的胎教有着启迪意义,但并不是一回事。现在所谓的胎教,实际上是对胎儿生长发育的一个良好的维护与促进。胎教本身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之所以还用“胎教”这个词,是因为广大老百姓都是这样称呼的,因此,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除了营养,孕期还要注重胎教

很多准妈妈对胎教往往一知半解。刘泽伦教授提出,科学的胎教理念,应该是从营养和环境两方面维护和促进胎儿大脑生长发育。“仅仅营养好是不够的,必须联合环境刺激,胎儿大脑发育才会更好。”

以触摸胎教为例,胎儿在3个月的时候就有了触觉,胎儿身体表面已经分布着神经末梢,无意中碰到时,会做出反应,科学家认为,可以利用胎儿的触觉,对其进行良性刺激,实践证明,凡接受抚摸刺激的胎儿,灵敏度就高,而且肌肉力量强壮,出生后抬头、爬行、行走动作都要比没有接受抚摸刺激的孩子早。

因此,给胎儿的各种胎教方法,都是胎儿熟悉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让他提前知道的越多,将来他少见多怪的也就越多。通过给胎儿进行良性的适宜的刺激。会使胎儿的神经元增多,树突稠密,突触数目增加,人更聪明的可能性就更大。这就从原理上解释了胎教为何有效。